5月8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暨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媒体见面会在上海举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携精彩剧目亮相,为观众和媒体带来了一场关于戏曲艺术传承创新与戏曲人才培养的深度交流。
青年翘楚担重任演绎经典展风采
此次参加梅花奖终评的主演孙娜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一级演员,她14岁踏入戏曲学习之路,在河北梆子表演领域深耕25年,主演剧目约21出。她在演艺生涯中收获了2014年的第二届文华艺术院校戏曲比赛金奖、全国优秀青年演员称号等荣誉,艺术成就获得业界认可。
孙娜为此次戏剧节带来了《打神告庙》《窦娥冤・法场》《孟姜女寻夫》三出折子戏。《打神告庙》中,她将敫桂英的情绪层层递进展现,通过水袖和软毯子功技巧表现与人物情绪的融合;《窦娥冤・法场》里,她通过念白和唱腔的变化诠释窦娥面对生死时的复杂情感;《孟姜女・寻夫》中,她用丰富多变的动作、唱腔和念白,表现孟姜女寻夫的艰难和失去丈夫的悲痛。这三折戏分别侧重做功、唱功以及做唱结合,孙娜凭借扎实功底,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
创新演绎传统戏舞台呈现焕新机
除了舞台上演员的精心设计,幕后工作人员们也在为精彩戏剧的呈现添砖加瓦。导演翟建蕊在执导这三出折子戏时,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新颖元素。《打神告庙》里增加的敫桂英奔往海神殿情节,借助演员精湛的身段和水袖技巧,将人物的悲愤情绪渲染得更加浓烈。而人物内心形象外化手法,让海神、判官、小鬼与主角互动,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极大地增强了戏剧张力。
不仅如此,《窦娥冤・法场》和《孟姜女・寻夫》同样亮点十足。前者设置百姓角色交代剧情,自然流畅地将观众带入情境,让窦娥的冤屈更具感染力;后者开场用风雨雷电闪结合武戏技巧,生动展现孟姜女寻夫的坚定。这些创新使传统剧目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人才培养筑根基传承发展启新程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与其对青年戏曲演员培养的忠实息息相关。剧院党总支书记赵涛介绍,在培养过程中,剧院始终围绕“全面培养、重点提高”的原则,采取了“以考促练”“以演促练”“以赛促练”“量身打造”“重点培养”五项措施,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多年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人才辈出,连续两届参与梅花表演奖角逐,上一届武生演员郝士超荣获终选第一名,此次孙娜也备受期待。赵涛表示,未来将继续培养更多像孙娜、郝士超这样的优秀演员,让他们在更高舞台展示才华,弘扬河北梆子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媒体见面会不仅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的精彩内容,更让观众看到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在传承与创新戏曲艺术道路上的坚定步伐。5月9日晚,三折戏将在上戏实验剧院正式亮相。在沪陕艺术对话中,河北梆子正以守正创新之姿,续写中国戏曲的华彩篇章。